贸易战中方舆论四大败笔:太多 太硬 太重 太老

英国金融时报署名评论文章认为:中美贸易战中,中方舆论战有亮点,也有败笔。最大亮点是CGTN主播刘欣直接与美国民众进行友好对话,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美国彭博电视台采访。败笔也不少:归纳为四点:“太多,太硬,太重,太老”。

  该报刊登署名叶胜舟的评论文章认为:中方舆论败笔不少,主要为:

  一、太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月先后有9论“可以休矣”、9论“必将失败”、5篇“解构美式霸凌”系列、10篇“很不”系列、至少15篇“国际锐评”等,都是立场姿态的堆积或重复,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阅读体验都边际效益递减,地球上坚持全部看完的有几人?

  二、太硬。自称“檄文”、“全面驳斥”、“酣畅淋漓”、“戳穿了美方践踏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丑恶嘴脸”。问题是中方舆论战的主要受众并非国内,如此生硬粗糙,霸气外露,反复强调中方都正确、美国都错误,传播效果会怎样?

  三、太重。大国发力应举重若轻,只留一个环球时报,作为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宣泄的主阵地即可,何需三个顶尖央媒上阵纠缠如此长时间?

  四、太老。选题、策划、体裁、文风等,都是老一套。让人想起中苏论战时的“九评”,而“九评”组织者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时,曾坦率承认“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”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